视频选集

2S1式自行火炮由PT-76由坦克底盘改制,车体为船形钢板焊接全封闭结构,中部用密闭隔板将车体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动力室和驾驶室,后部是战斗室。战斗室上部是扁平状炮塔,炮塔前部呈圆弧形,顶部设两个舱口,左侧为车长舱口,右侧为装填手舱口,瞄准手位于车长的前下方战斗室内。炮塔上装置一门D-30式122毫米榴弹炮,身管长32.7倍口径,最大射程15千米,最大射速 4-5发/分,弹药储备 炮弹40发。火炮的改进在装上了双气室炮口制退器,后部备有炮膛抽气装置,配有半自动楔式炮闩和机械输弹机。M1974即具备完全两栖能力,在水中由履带推进。炮兵营(3个连,炮18门)。两栖行驶,配有输弹机,射速快,全封闭结构,有三防、两栖和360度环射能力,重量轻,可空运,确实举动性能好,而且总量轻,机动性能好,部署也很方便。该炮火力在70年代面对西方以105毫米榴弹炮为主的炮兵部队时候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由于该炮地盘由水陆两栖坦克改装而来,该车有很好两栖机动力,符合苏联国土面积大,地形多变的要求,制造也相对简单,皮实耐用成本低的优点便于该炮大量制造,而且该炮操作对士兵文化要求相对较低,受到了当时苏联和很多华约国家的欢迎。因此也被苏联出口到众多亲苏国家,加强了苏联同亲苏国家的政治和军事联系,并且换取了大量外汇。
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在后来多场冲突中也暴露出了众多缺点,基本也是问题集中在了信息化和或火控方面,火炮诸元计算程序繁琐麻烦,信息化程度不足,2023年的俄乌冲突中,2S1作为双方装备同样大打出手,为己方战斗提供火力支持,双方的火炮取得一些战果,但是新世纪的战争中该炮已经全面落伍,缺乏和先进火炮的对抗的能力,同时面临空中力量的威胁而且损失惨重,双方在战争如何使用自行火炮都是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