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选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cGbztE7G/?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vd_source=4380955397327d6c105235c704cb5471

重庆荣昌!江哥卤鹅!美女如云!江中国夏布小镇!火爆全球!
荣昌是著名的“千年非遗城”,是蕴含盘龙夏布、安富陶都、昌元折扇、荣昌白猪、荣昌缠丝拳、小提琴、荣昌鹅肉、荣昌黄凉粉、荣昌铺盖面、盘龙羊肉汤、荣隆猪油泡粑、荣昌猪儿粑等多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名胜地区,东有万灵缠丝拳古镇,南有陈子庄老家千佛山,西有千年陶都安富镇,北有张培爵英雄故里荣隆湖,中心更是天然文明绿化园林卫生城区!
全球非遗武术健身连锁俱乐部“缠丝拳会馆”热忱欢迎世界各地朋友光临荣昌游玩度假休闲练功夫,体悟千年优秀巴渝健身文化的别样风味!
我在重庆大学城熙街旺集熙虹市设点欢迎接待!

《易学在蜀 武学自巴》

随着三星堆史前文明的揭示披露,逐渐吹散了伪历史蒙在巴蜀上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之迷雾。事实上,从晋代的范长生,南朝的卫元嵩,唐代何妥、袁天罡、赵蕤、李鼎祚,前后蜀彭晓,两宋潼南陈抟、仁寿龙昌期、阆中陈渐,合州周敦颐,成都吕陶、涪陵程正叔,广元黄裳,邛崃张行成、蒲江魏了翁,元代资州黄泽、三台赵采,明代梁平-万州来知德等,皆中华文化核心易学思想集大成之鸿儒大家。钱鼎文幼承古风,精读深研易理四十余年,1992年著《周易与人文哲理》,阐论高玄。
因为有他们,巴蜀易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一直是华夏学术思想的中心主流,无怪乎伊川先生感慨惊叹不已,发出“易学在蜀”之概述。加上近年资阳蒙溪河遗址的发现,更加实证了蜀地自古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农牧蚕桑耕作历史悠远,道家内丹修炼经络养生等成熟发展等。这些都为后世峨眉道人演绎内家武学奠定了必须的理论基础。
钱鼎文研究表明,古代巴人勇猛善战,古老的巴人武舞受川东土著巫医祝由及峨眉通臂拳和后来萌生于川西鹤鸣山的道教影响深远。据考战国时期角力搏斗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古代巴人还创造出了修炼内功的“导引行气术”。
通臂拳受两宋潼南崇龛希夷先生扶摇子陈抟、合州通判濂溪先生周敦颐、涪陵北岸伊川先生程正叔等理学大师太极阴阳学说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火龙拳系列(峨眉道家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火龙经在人体具有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火龙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法门为火龙功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学。
火龙通背内攻武学在峨眉道门内部亦称火龙功或火龙拳,历代修炼火龙功的佼佼者被尊为火龙子或火龙真人。元末明初张三丰即是跟从某一代火龙真人修炼了通背火龙拳而后开创武当山一派武学的,但依然大多在内部出家弟子中秘传。
峨眉火龙通背法门传到唐顺之时,因会试三甲并在兵部见过大世面的唐顺之,不像一般武林人士一样自神其技自秘其术,而是以歌谣的形式广泛宣传之。一时间不得了了,中华武术因而迎来了一个爆发期。纵观当今流行的各大武术拳种,除个别挂靠到更早的历史名人膝下以外,大多只能追溯到明末清初的历史。
唐顺之潜修十余年后,因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朝廷重新任命他为凤阳巡抚督导戚继光等人的抗倭斗争。戚继光经典论述《纪效新书》描绘了唐顺之向他传授峨眉武技的细节,并在其中军近卫营八百兵勇的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功夫而成“(明)太祖长拳三十二式”以及鸳鸯阵法的实战教学。戚家军转战南北期间,峨眉武术在军地交流或官兵转业退伍过程中被撒播到江浙闽粤及中原北方各地而成通背拳或通背缠拳。
钱鼎文还深入研究了后期川东道门武术向外扩展的几条脉络。清朝时期皇家信奉佛教,前朝倍受尊崇的道门武技不堪冷落而大多聚集民族英雄圣地抗元福地合州钓鱼城一带形成反清复明组织,并在各地搭建了“五花八叶”等分支机构。在民间一般叫火龙拳、巴子拳、缠丝拳、八卦拳、点易拳、及僧、岳、赵、杜、洪、化、字、会等武术。
期间有癞道人将巴子拳传与北方吴钟等而成八极拳。稍后有盘山道长将八卦拳传与董海川而在北方形成八卦掌。再后有徐矮师将道门八卦拳的另一种风格通过杜兴武传到北方而成自然门功夫。兼之前述张三丰和唐顺之传出去的峨眉武术,以及更早期深度影响少林武术的通臂拳,中国武术一条很清晰的发展脉络跃然纸上,那就是“武学自巴”。
自古巴重武,蜀崇文;蜀出相,巴出将。继程正叔曾经师承周濂溪先生深研易理发出“易学在蜀”之宏声,钱鼎文通过拜谒于天沛夫子修炼火龙缠丝得到“武学自巴”的论述,无疑是探索中国武术发展史的一条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