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选集

“日映龙潭,秀开天地”

视频的开头是“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秀之乡”现代化的汶川县城,但没有人愿意用一场前所未有灾难的重建换来这座小城…
当年通往512震中全部道路中段,而G213、S303等省道灾后工作重建全国上下一盘棋支援建设,如今这些受到严重破坏的道路重建后线路都要变更,曾经的G213是沿着岷江河谷修建,S303沿着皮条沟河谷修建,但由于地震导致地理环境变化泥石流经常发生且土地已被破坏,因此在筑路工人们的精心设计后用提高桥隧比例加高路面提升防震级别。而经过8年的重建,这些工程才圆满结束,可见施工的难度难于上青天。而沿途的植被没有这么快恢复,滑坡的迹象与光秃的山峦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当年的痛苦……
录制时间:2025年5月3日
后期时间:2025年5月5日
本线路全线配车4台ZK6720DAA,每天6班车,线路全长84.1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约140~160分钟
票价:3~20元
发车时间:
汶川:8:30 10:00 12:00 13:30 15:00 16:30
水磨:7:40 9:20 10:50 12:40 14:20 16:00
拍摄时由于道路拥堵,当班次全程实际用时180分钟。由于漩口镇内无人下车,故司没有进入漩口镇内绕行,正常情况下小麻溪后会经过瓦窑岗到达漩口小学再掉头返回小麻溪再前往水磨。
本线路途径绵虒、银杏、映秀、漩口等多个乡镇,其中12路(汶川~绵虒)可以理解为本线路的区间车,5路(汶川~映秀)中间会途径一段高速路。本线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随招随停。
映秀镇,处处充满着重生于希望,但没有游客能够笑着走出这里。17年前的今天,这里的阳光和拍摄那天一样明媚,但14:28分后的几分钟,一场特大地震以这里为震中,将方圆50万平方千米夷为平地。
小时候很多事情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我依然记得当时我在家里睡觉,然后灯晃得厉害,整个楼房都在震动,然后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地震,妈妈解释说是一个怪物在推房子。虽然重庆离汶川几百千米,但是依然出现了强烈的震感。后来才知道这场地震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7万多人丧生。那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大家都向灾区贡献自己哪怕在弱小的力量。那年,父母用我的名义捐赠了500元,这也是我人生第一笔捐款。
灾区的人们也在尽力,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和感人至深的故事。17年,足以让一个孩子长成成熟的大人、足以让一个生命盛开绽放。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获救重生的孩子们,有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以之歌”、有的“长大后就成了你”、有的“用生命守护生命”。
今年五一,我第一次来到映秀,缅怀遇难者。映秀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但漩口中学的时间永远留在了17年前。北川的曲山镇老县城是完全作为遗址保留了下来,2015年曾经和家人自驾去过那里,感受到了灾难的可怕。
2019年6月17日,长宁发生地震,重庆震感强烈,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杯子水在晃动,租的房子像是快要往下沉一样。我们跑到楼下半小时后确认安全再回家。而那天,学校住读的同学异常兴奋,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上床但是被地震惊醒,宿管老师和各班主任主织学生立刻下楼,确认安全后再让学生们回寝室睡觉。记得第二天早上我们副班主任组织早读对我们昨天的态度很不满意,说我们不知道灾难的严重性,重庆不在地震带上,加上学校的防震标准在汶川地震后非常严格所以很安全,但是震中肯定有人遇难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在说笑了。如果那些人去过北川和映秀保留下来的遗址实地学习过,听过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幸运了,2008年我们还太小,很多事情忘记了也不知道严重性,五一节前往震中让我感觉更加强烈。
17年前大家都没有较高的防灾意识,建筑为了省钱主要采用预制板,演练也不怎么进行。2009年起5月12日被设置为防灾减灾日,既是缅怀遇难的同胞,也是告诉我们提高意识,尽可能减小灾难损失。
几年前没到这个时候经常和挚友交流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我们都会被人性的光辉与为了大家舍弃自己做出的举动流泪。我记得有一个少年为了让身边困在废墟下的同学逃生把自己的胳膊折断,鲜血淋漓的他为了更多的人有活下去的机会在12岁的年龄愿意承担这样的痛苦;有一位母亲护住自己怀里熟睡的婴儿,婴儿没事,但母亲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一位女教师本来有机会逃生,但是为了班上的同学回到教室救出13位孩子后教室塌了,她没能逃出来,自己1岁半的孩子成了孤儿……
时隔多年,汶川比2008年前更加欣欣向荣,人们依然记得那天的场景,但他们选择笑着活下去,抓住缝隙里的阳光、缝起裂开的天空、重建失去的家园。
2008512142804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痛的瞬间,这个瞬间我们永远纪念,我们提起汶川地震不仅是一场地震,而是一场千万人谱写的热爱、传承、成长、奉献、拼搏的重生篇章,有的人现在依然在重生的路上。不断进步、改写命运、化悲痛为力量,就是重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