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选集

说点私货,虽然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山水田园派鼻祖”,但他绝非一个合格的隐士,他的行为和真正的隐士(许由、巢父)相去甚远。

真正的隐士该怎样?帝尧以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竟逃亡乡野,用河水洗自己的耳朵——陶渊明会这样做吗?不会。但凡东晋皇帝对他说:朝廷决定啦!你来当宰相!陶渊明当场脸都笑烂,走马上任。
问题是魏晋没有相对清朗的庙堂环境,陶渊明成不了醇儒,只能成一个蹩脚的、扭捏的隐士(但也不是《北山移文》里的假隐士)。竹林七贤就和他同病相怜,嘴上都骂着红尘滚滚,举止怪诞,心中却还是想要积极入世,为生民立命。
中学生都熟悉,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不堪折辱,撂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狠话便归隐了,好似很潇洒。事实上陶渊明矛盾完了,彭泽县这一遭,已是陶渊明第五次“归隐”了,他先后辅佐王凝之、桓玄、刘裕、刘敬宣,不爽就闲居,闲居无聊了又去找下一个甲方,反复横跳,看不到丁点清高与从容。
而陶渊明归隐后写的诗也不仅只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有愤世嫉俗、抨击时局的《饮酒》组诗,更有《责子》的辛酸与无奈。我们要承认陶渊明的不纯粹——是不纯粹让他更完美了。
鲁迅先生曾评价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我不喜欢许由和巢父,不能感同身受,它们身上看不出人味儿,或许本来就只是偏执狂们从对隐士的刻板印象衍生出的神话传说罢;我却喜欢陶渊明,我之所以自号有山先生,不叫有山道人、有山居士、有山野老、有山钓叟......就是因为陶渊明也自号“先生”。粉丝模仿偶像,见贤思齐焉。
恰恰的,陶渊明的挣扎、困厄、彷徨,才让他成为真正的隐士中的隐士,他的《桃花源记》,才值得不朽,可歌可泣。
有山 2025.5.20